稀有迷鳥「灰伯勞」狀況不佳?鳥友:像掉「臭水溝」

台南北門八掌溪南岸出現台灣首記錄到的「草原灰伯勞」稀有迷鳥,原本應從中亞地區飛到南亞的印度度冬,卻往東偏離4000公里來到台灣,引起鳥友搶拍,但這幾天拍到的畫面卻像掉到「臭水溝」,模樣像是疲累不堪,台灣野鳥生態調查協會理事長曾松清說,八掌溪出海口的棲地疑似有油汙,並不是好的棲地,可能是到泥地覓食或洗澡時髒汙了,如果吃飽及身體乾淨羽毛風乾,模樣又會變可愛。
拍鳥俱樂部會長黃蜀婷表示,嘉義楊姓鳥友11月29日在台南北門八掌溪出海口拍到這隻草原灰伯鳥,經過各地鳥友走告及找資料,確認這是台灣首次記錄到灰伯勞,這隻灰伯勞是中亞亞種,已經超越牠的遷徙度冬的路徑,是偏離航道4千公里的迷鳥,這麼小的身軀,如何飛來台灣?才會造成轟動。
但這幾天鳥友發現,灰伯勞的狀況並不是很好,不少鳥友都拍到牠如掉到臭水溝的模樣,羽毛變得汙黑,憂心是否暫棲的地方有油汙的汙染,也擔心首度迷航到台灣,和以往經過的環境不同,會不會找不到食物,營養不夠,連日來為了要不要提供食物,也引起鳥界不同的聲音。
曾松清說,有鳥友在現場找海蟑螂或招潮蟹等,也會提供菜蟲或麵包蟲、大麵蟲等,放在盤子上,灰伯勞一開始觀望,後來就從電桿上下來吃好幾次,觀測到如果有吃飽,身體也清洗乾淨後,就會恢復精氣神的樣子,他約兩個廾月前在高雄港救援一隻遭到黑油汙染的紅背伯勞,經清洗餵食後,現在已恢復健康,過冬鳥長途飛行到台灣,可能體力會耗盡,並不反對提供適合的食物餵食。
台南市農業局森保科長楊錦樹則不建議餵食,野生動物最好是不要人為干擾,台灣第一次有草原灰伯勞,幾乎都不了解牠的習性,貿然餵食可能會改變牠原有的食物鍊,牠單獨迷航到台灣,推測很大原因是氣候暖化影響,如果不是牠適應牠的地方,最好是快離開,回到原有棲地找到同伴。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