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知識+/貓咪平均壽命延長10歲!「老老照護」成潛在隱憂

貓近代成為人鍾愛飼養的寵物之一,隨著醫藥水準進步,就跟人類一樣,貓也愈來愈長壽。然而隨著壽命延長,出現許多以往不曾見的問題。
據日本寵糧協會的全國犬貓飼育實績調查,貓的平均壽命為15.45歲,然而在1990年代,貓的平均壽命僅5.1歲,換言之,貓的壽命比起30年前延長了10年左右。
30年前的貓都得什麼病?
1990年代貓上醫院的原因有以下5個:車禍、和同類打架、口腔炎、感冒、腹瀉。由於現在家貓大多飼養在室內,頭三個原因發生的機率大幅降低;再者施打疫苗日趨普及,貓病毒性鼻氣管炎、貓杯狀病毒引起的感冒也較能防治。
現代的貓都得什麼病?
主要有三大病因:慢性腎臟病、癌症和心臟病。10歲以上的老貓經常罹患以上三種疾病,也有不少飼主會在家自行給寵物餵藥和注射點滴。
日本專家表示,未來貓咪的壽命可望再延長,平均壽命有機會達到20歲以上,若是找到克服慢性腎臟病這種常見致命疾病的解藥,最長有可能讓喵星人活到30歲。

貓更長壽了…衍生的寵物飼育問題
1.經濟
貓咪的壽命延長,不光是生理健康的問題,也關乎到「錢」。日本調查,若以貓咪平均壽命15歲,一生約要花費200萬日圓(約新台幣50萬元),尤其像是治療癌症費用相當可觀,而這些棘手疾病短期內仍不是這麼容易克服。
2.飼主年齡
即使沒有經濟疑慮,飼主的年齡也是值得關注的議題。飼養貓咪的族群經常是60歲以上的退休族,若貓咪的壽命延長到20~30歲,飼主也已80、90歲了,不管是日常照料或帶去就醫都可能成問題,形成「老老照護」。
動物跟人一樣,都會歷經生老病死,尤其生物不像機械,不是沒電了就會立即全面停止機能,很多時候都要歷經一段為期不短的老化和生病過程,這都是飼主在迎來一個新家人前所必須考慮的層面。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