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躁兔兔不給梳毛!她意外發現「頌缽療法」能治癒人寵身心 洋蔥故事曝光
前次介紹了「毛孩療心日」的頌缽體驗與兔兔之間,如何創造身心靈的放鬆。這次進一步訪問了毛孩療心日的創辦人Vicky與兔兔Masa,來談談頌缽對她與愛寵的關係帶來何種改變,以及透過多方面身心靈的進修後,呈現出何種特色在「毛孩療心日」的體驗裡面。
學習頌缽療癒的過程裡,我開始傾聽被療癒者的狀態與心靈。
Vicky表示學習頌缽療癒的過程,對她最大的轉變是開始懂得考量「被療癒者的感受」。療癒工作並不是療癒師/執行者,照著SOP按表操課。而是傾聽被療癒者的需要,安排適合他們的流程。並觀察被療癒者的狀態,隨時修正自己的操作。被療癒者感覺到舒服,療癒才會發生。而觀點的轉變也使她與Masa的關係產生改變。
舉例來說,以前梳毛時,只想著盡快把MaSa身上的廢毛梳下來,利用碎念讓兔子配合。即便買了各種梳子、事後給了點心,兔子對梳毛還是很抗拒、甚至會抓人。她笑著提到:「我這麼辛苦、還被你咬!」這種委屈的心情也只能默默壓在心裡。可是當她把「考量對方感受」這個心態用在幫MaSa梳毛上,事情開始變得不同。梳毛前會先安撫,並營造舒適的環境,如:放輕音樂、在桌上鋪軟墊。比起能不能快速梳掉大量的毛,更在意Masa在過程中是否舒服、放鬆。梳毛時會用手擋住Masa的關節,避免梳子卡到。這樣小小的舉動,讓牠有「好好被對待」的感覺。從此之後,梳毛變成Masa最享受的事情,而Vicky也不再愁雲慘霧。跟MaSa相處的另一個改變是,每日的頌缽練習變成她跟MaSa的「Me Time」。放下手機,一邊敲缽、一邊摸兔子。MaSa的流程大約是,聽到Vicky開始敲缽,就會跑去草盆吃草(Vicky認為很像Live band的概念)、接著開始理毛,最後會選擇來討摸或是中槍倒開始睡覺。
當我接觸瑜珈再結合頌缽,我發現療癒別人之前,必須先聆聽自己的聲音。
Vicky回憶起自己曾在大學時騎車摔傷脊椎,此後就常感到腰酸背痛。為了讓自己好過點,就報了瑜珈課。沒想到這一路竟然走了十幾年;2019年時還去印度上了RYT200的瑜珈師資課,也在那學習尼泊爾流派的頌缽(使用頌缽的聲音;基於瑜珈脈輪系統)。當時就發現,這兩樣東西結合起來,讓她的身體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放鬆。回台灣後,就遇上現在的頌缽老師(使用頌缽的震動;基於中醫經絡穴道)。
在印度上課時,Vicky接觸到台灣較少見的Mysore練習法,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體況、節奏與呼吸,練習固定的流程,老師在旁協助。當熟悉動作後,不用專程到瑜珈教室,只要有張瑜珈墊,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符合她個人心中「瑜珈應該進入生活中」的想法。
Vicky認為瑜珈不該只是在瑜珈教室中才能做,而是可以跟生活結合在一起。可以在辦公桌前拉伸一下、睡前在地板滾一滾。
因此「毛孩療心日」成為了首創結合瑜珈與頌缽的放鬆體驗,安排簡單好記的動作。飼主回家後,可以邊伸展、邊跟家中毛孩互動。(比如坐姿體前彎時,可以趁機嚕兔兔)。
最難能可貴的時刻,是兩個人一起在同一個地方做同一件事情。帶著喜悅的心,自然就會得到療癒。
經由寵物溝通師阿岳的溝通後,Masa對於頌缽的感想是頌缽的聲音傳到耳朵裡面,會有一種麻麻的、腦內按摩的感覺,覺得很舒服。因此當Vicky在日常瑜珈練習時,MaSa會靠過來幫忙(添亂)。比如練習棒式、倒立、輪式等肌力訓練時,MaSa會跑到Vicky下方,給主人一個「用力!你壓到我就完了」的表情。因此Vicky只能繼續撐住,等到MaSa心滿意足離開後才能休息。雖然很有趣,但如果飼主本身沒有足夠經驗,請勿模仿。這也是為何在「毛孩療心日」的體驗裡,Vicky設計動作大多是坐姿、臥姿的伸展,不怕自己肌耐力不足會壓傷一邊跑來跑去的毛孩。
接下來Vicky預計會在今年9月底開設「個案療癒」,用傍晚的一個小時,服務2位主人及牠們同住的毛孩。讓害羞的毛孩或是不同品種的毛孩家庭,擁有單獨療癒空間與時間可以好好照顧自己。
本文與照片經作者同意授權,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