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用藥進口門檻「狗狗還是沒藥醫」?藥廠無動於衷背後原因曝

許多國家早已開放合格獸醫師購買人用藥品供寵物使用,但「寵物用藥」在台灣卻是延燒多年的爭議問題;在制度方面,多年來有不少立委提案修法,不乏推動制度將獸醫診療機構納入《藥事法》規範對象等面向,期望促進寵物用藥在台規範更加完善。
然而,現況卻未見好轉,今(2022)年4月北市某動物醫院獸醫師使用非法動物癌症腫瘤標靶藥物「Palladia」治療犬隻,導致用藥犬隻疑因副作用引發腎衰竭死亡,由於該藥品在台未取得「動物用藥證」,在美卻是食品藥物管理局認證的動物專用癌症治療藥品,其模糊界定使得「禁藥風波」再掀波瀾,恐讓寵物生病後落入「無藥可醫」的窘境。
相較人類藥物,寵物用藥品項嚴重稀缺,因此當獸醫師在醫治寵物時,除了使用目前國內核准登記的4717項動物用藥,也會透過專案自國外輸入動物藥品,但以上管道遠遠不足應付獸醫師臨床所需的治療需求,因此寵物救治需求向人用藥品尋求解方,依動物保護法第4條第2項規定,當動物用藥不足時,獸醫師可使用人用藥品(「獸醫師專案申請人用藥品治療動物之暫行替代品項」)治療寵物,後又成立「動物緊急需用人藥治療平台」,當獸醫師遇到需要使用人藥治療的緊急病例時,可加速取得藥物、避免浪費救治的黃金時間。
過去一名執業10年的獸醫師就在PTT討論動物用藥爭議,他不諱言在獸醫師所參考的獸醫藥典(Veterinary Drug Handbook)及臨床經驗來看,犬貓使用大部分藥物(如抗生素、制酸片、利尿劑及強心針等)都是人用藥物,但為何如此?由於動物用藥製造成本是人類藥品的好幾倍,導致動物用藥種類稀少且價格昂貴,「甚至有些好用的動物用藥是台灣沒引進的」,這背後原因可能也與藥廠有關,在動物用藥成本高昂的情況下,可見願意申請動物用藥藥證的藥廠少之又少。
透過動物用藥品資訊服務網查詢,可見國內通過1萬3632項動物用藥許可證,但有效件數僅剩4717項,當中又高達9成以上是給予經濟動物使用,寵物可用藥品確實少得可憐。換言之,在國內沒有核准上市及缺藥的情況下,部分迫於「無藥可用」的獸醫師便會帶回國外核准使用的「水貨藥」,冒險「犯法救命」於臨床上使用。
回憶今年4月有獸醫師使用非法動物癌症腫瘤標靶藥物「Palladia」治療犬隻導致其引發副作用死亡事件,其實並非獸醫師使用在台未申請動物藥證之動物藥品的單一個案,但在立委高嘉瑜介入要求農委會主動稽查獸醫師違法用藥後,一舉捅破臨床使用寵物用藥的空虛與灰色地帶。
不少飼主認為動物癌症腫瘤標靶藥物「Palladia」在國外行之有年,因此國內獸醫師與飼主也是「心照不宣」,若不用藥反而會延誤就醫,高嘉瑜一言惹怒無數飼主,怒譙她是「無知捅出問題」。寵物用藥議題持續延燒,事後農委會承諾對於現行無許可藥證動物用藥進口行政函釋門檻全面放寬,過往最讓獸醫師困擾、進口無藥證動物用藥的關鍵,在於事前須備齊過於繁瑣的文件及過長的申請時間(申請流程快也需3、4年),似乎也在農委會作出承諾後得以緩解,但回到動物用藥成本高昂問題,藥廠申請藥證背後是「耗錢又費時」的大工程,因此儘管主管機關喊話簡化流程,對藥廠來說仍可能是一件賠本生意,未能有效提升藥廠申請意願。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