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6年 寫「遊隼的故事」
北海岸近年成為2級保育動物遊隼的繁殖棲地,基隆野鳥學會耗時6年拍攝「遊隼的故事」紀錄片,昨在新北首映。導演沈錦豐認為,保育動物的關鍵在教育,希望新北每位孩童都能看到;市長侯友宜表示,深澳地區的遊隼連5年成功繁殖,歸功公私合作。
基隆野鳥學會常務理事沈錦豐說,「遊隼的故事」起源在1994年,學會創會理事長沈振中在新北調查黑鳶過程中發現首個遊隼巢位,後來學會決定與政府合作,包含守護棲地、救援落巢及推廣教育等,並拍攝紀錄片留下保育成果。
今天是世界動物日,沈錦豐強調,人類常只保育自己所愛的動物,盼新北孩童都能看到「遊隼的故事」,透過教育擴大愛護,也盼未來每天都是世界動物日。
侯友宜說,深澳地區的遊隼連5年都有繁殖成功紀錄,歸功於公私團體合作;動保處也發揮公權力設定警戒線並結合警力巡邏,創造更友善的棲地。
農業局指出,遊隼是全球飛行最快的鳥類,但台灣巢位不多,近年來北海岸棲地保育有成,基隆野鳥學會監測32個巢位中,有24個在新北,尤其從2017年至今,酋長岩共育成12隻遊隼,6年來完整記錄下「遊隼的故事」;新北市瑞芳導覽協會長期守護遊隼棲地,辦理生態解說。
觀看紀錄片首映的重慶國中陳姓學生說,大自然很珍貴,希望大家都能愛護動植物。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