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動物園辦蜻蜓特展 新記錄「秋蜓」也看得到

台北市立動物園將在10月30日到112年3月,於昆蟲館推出「蜻豆初開時—台北動物園蜻蜓特展」。動物園表示,全世界近7000種蜻蜓中,台灣有161種,此次特展將展出87種的觀察紀錄,還有巨大的稚蟲頭部驅動模型,來展示下唇捕食的動作;另外,為因應防疫,更首度特別出動動機器人擔任導覽小天使。
動物園表示,本次展覽是全台首次以蜻蜓目昆蟲作為主題的特展,展出內容分為認識蜻蜓、蜻蜓大解密、蜻蜓生活史、野外賞蜓趣和蜻蜓的保育現況等五大主題,帶領民眾深入蜻蜓的世界。全世界近7000種蜻蜓中,台灣有161種,而動物園則累計有87種的觀察紀錄,超過台灣一半以上的種類,此外因應新冠肺炎防疫,動物園第一次出動機器人擔任特展防疫導覽小天使。
動物園表示,蜻蜓和豆娘屬於水生昆蟲,夏天水邊經常可見到牠們活動的身影。成蟲視力敏銳、飛行能力佳,善於在空中捕食獵物。成蟲的捕食行為大家比較常見,至於稚蟲(水蠆)在水裡的獵食工具,是頭部下方可摺疊的下唇,捕食時下唇會快速地向前彈射,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捕捉獵物。
動物園表示,這次特展中特別以巨大的水蠆頭部驅動模型展示下唇捕食的動作,現場還有水蠆活體展示,讓大家可以近距離觀察水蠆在水中的生活。
動物園表示,近年來賞蜓的人數變多,透過研究學者與公民科學家的合作,持續有新種和新紀錄種被發表或發現,新種蜻蜓包括隱身在北部淺山地區的鉤鋏晏蜓、僅在坪林、台中、嘉義等山區小溪流活動的朱環鼓蟌,和只棲息在東部人跡罕至的山區沼澤地的短鋏晏蜓,牠們都是台灣特有種。新紀錄種則有入秋後會隨著東北季風吹來台灣的「秋蜓」,這些都是蜓友們共同努力的成果,也都會在本次特展中展出標本。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