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鼠車車退燒後 滿街流浪鼠
「把天竺鼠丟在河濱公園或學校,只要有草的地方,飼主就覺得可以放生」,愛鼠協會會長張勝鬘帶領記者,走訪台北成美河濱公園附近的「嚙齒類小動物收容中心」,這裡收容兩百五十隻遭棄養或不當對待的鼠隻,最多的是去年掀起棄養潮的天竺鼠,僅雙北就收容逾兩百隻,數量是「天竺鼠車車」暴紅前的十倍,中心瀕臨爆棚。
張勝鬘說,飼主將天竺鼠棄養野外,以為牠們可以生存,其實放生存活率很低,「多數會熱死、餓死或被貓狗咬死」,因此志工會前往救援,帶回機構讓民眾領養。
她估計,去年全台天竺鼠棄養量恐超過三百七十隻,平均每天一隻流落街頭,原因以飼主失控繁殖為大宗,「公母放一起,三、五個月後變四十隻」。另外,許多民眾覺得天竺鼠可愛而衝動購買,之後卻發現食量大、排泄多、味道臭,因此棄養。
屏東柚園生態農場環境教育規畫師林俊豪,收容四十種遭棄養的特殊寵物,包括浣熊、麝香豬、刺蝟、鱷龜、蟒蛇和牛蛙,他感嘆:「每一隻動物剛到這裡時,眼神透露出一種哀怨,我覺得牠們都知道自己被遺棄」。
其中一隻十歲陸龜是台灣首批合法進口的蘇卡達象龜,從撒哈拉沙漠來到台灣,卻先後遭兩名飼主棄養,動物園也拒收,最後由他收容。林俊豪解釋,許多人因象龜幼體可愛而飼養,但牠可以長到六十公分以上,空間需求和破壞力變大而遭棄養。林俊豪直言,寵物遭到飼主棄養放生到自然,只有兩條路可選:「一是牠把人家吃掉,破壞生態;二是牠被吃掉」。
近年在南投大繁衍的海蟾蜍,即是「吃掉別人」的入侵種,繁衍大量幼體向外擴散,截至今年二月官方移除逾六百隻,禁止繁殖販售。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楊懿如指出,「這不是牠的錯,不要汙名化,可是牠確實來到不對地方,還是要以符合人道原則處理」。
此外,近年有民眾在宜蘭與高雄目擊母浣熊帶小浣熊出沒。熟悉特寵的野麻雀工作室生態教師莊棨州指出,日本有寵物浣熊逃逸後在野外繁衍,破壞生態;由於浣熊智商高又能適應都市環境,令人十分擔心。
台北亞馬森特寵專科醫院院長劉尹晟觀察,寵物市場呈現周期循環,早期養貂、蜜袋鼯與浣熊,近三年絨鼠(龍貓)及狐獴最熱門,而當某種動物蔚為風潮時,便會衍生非法走私。他感嘆,寵物獲得的福利,隨著牠的價格而有差異:例如高單價龍貓獲得妥善照顧,而低單價的楓葉鼠、兔子與蜜袋鼯常遭不當對待或棄養。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