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沉睡中病逝 園方考量動物福祉:CT結果不好就不額外花功夫讓牠醒來

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今天下午離世,因病情惡化,醫療照管團隊決定讓團團在麻醉中沉睡、不再繼續痛苦。台北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今天說,在動物園界若看到動物很辛苦,照顧者無法提供足夠的動物福祉,就會啟動人道處理,因為團隊要幫團團照CT(電腦斷層),本來就需要深度麻醉,當時就決定若結果不好,就不要再額外花功夫讓團團醒來。
團團今天下午1點48分離世,動物園下午3點開記者會說明,曹先紹、動物組組長王怡敏、獸醫室主任賴燕雪和獸醫室醫師鄭秋虹出席。
台北動物園下午發布新聞稿,指團團病情出現惡化趨勢,醫療照管團隊從團團的CT斷層掃描及相關生理指數研判,團團的病況已不可逆,因此在百般不捨的痛苦中,共同決定讓團團在麻醉中沉睡、不要再繼續痛苦。
記者會上媒體提問這樣的處理方式是否為安樂死?曹先紹說,大家常聽到不同名詞,例如安樂死、人道處理,但在動物園界,當在照顧動物過程中討論有無能力提供給動物足夠福祉,若沒有,動物很辛苦的時候就會啟動人道處理。
曹先紹說,團團的情況比較複雜,牠在很短的時間內癲癇頻繁發作,為了讓牠比較舒服,團隊之前採安寧療護就要用抗癲癇藥,能讓牠比較緩和、可以休息,也要用適度用鎮定劑,但鎮定劑下去後,再進一步需要打點滴,人要檢查比較容易,動物相對難,必須要打麻醉。
曹先紹說,團隊本來希望CT結果出來後發現情況沒有惡化,但很不幸結果並非如此,情況變更糟,因為本來要照CT需要深度麻醉,團隊當時就決定若結果不好,就不要額外花功夫讓團團醒來,他們是這樣做決策的。
賴燕雪說,團團之前有去醫院做過兩次MRI(磁振造影),雖然MRI看比較清楚,但這次若要再做,對團團來說是舟車勞頓,這也是團團發病以來第二次作CT檢查,可以很明顯看到病灶在擴大,因此園方做了這樣的決定。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