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也難有效壓制…團團貧血、肝指數飆升 動物園:就失望了
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今天下午離世,園方今天表示,團團這幾天重新出現癲癇症狀,他們一開始以為用抗癲癇藥物能壓制住,也希望壓制住症狀後團團的活動和生活日常能有機會提升,但今天清晨用藥後都不見得能有效壓制,所以園方「就失望了」。
團團今天下午1點48分離世,動物園下午3點開記者會說明,台北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動物組組長王怡敏、獸醫室主任賴燕雪和獸醫室醫師鄭秋虹出席。
曹先紹說,團團這幾天重新出現癲癇狀況,一開始以為能用藥物壓制,也希望壓制住後團團的活動和生活日常能有機會慢慢提升,「可是大概我們就失望了」,因為今天凌晨即便用藥癲癇都不能有效壓制,照養團隊和獸醫師密切討論數據,一樣樣比對,發現即便麻醉後要讓團團甦醒,對牠來說都是極大風險和痛苦,但該做的還是要做,所以今天幫團團該做的檢查、該採樣的都做一輪。
曹先紹說,相信只要有照顧貓熊的團隊都希望得到更細緻的科學資訊,所以今天幫團團做電腦斷層和其他基礎數值的檢查,比對狀況後發現團團要自主生活和恢復都是不可能的,雖然不願意,但大家達成共識,決定讓牠沉睡,獸醫師觀察到團團的心跳在下午1點48分停止。
曹先紹說,團團從癲癇發作開始,所有團隊成員和陸方專家,都會討論到有沒有辦法讓團團完全治癒,但要完全治癒就要找到病灶,了解可行性,知道怎麼治療,相關討論延續好幾次,前面幾次大家認為用藥物壓制癲癇,從9月到10月大家都懷抱很大期望,如果癲癇沒發作,進食的量可以慢慢增加,說不定體能各種狀況,包括後腳不方便都能恢復。
曹先紹說,為了治療團團有開始使用類固醇,但有些藥不能一直使用,都會有好處跟壞處,大家會有各種評估過程,也慢慢理解到萬一癲癇頻繁發作時怎麼辦,他們真正認真面對這個問題是今天清晨到早上,早上也召集相關人員再次討論。
賴燕雪說,今天做成這決定主要評估指標是癲癇發作頻率、間隔較高外,還有用藥也未得到很好控制,臨床上的數值例如血液檢查,在這幾次發病後血檢變比較差,紅血球數值變少,有點貧血,還有肝功能指數因為用藥出現慢慢上升的現象,採食也無法回到過往數值,因為評估團團無法再藉由自己採食獲得很好的營養下,才會選擇放手。
曹先紹說,紅血球指數代表攜帶氧氣的能力,團團的情況變成牠正常生活裡即使要獲得氧氣,痛苦指數也會愈來愈高,對牠自主生活是不利的發展,日常生活也無法正常進食,肌肉量被消耗掉,無法正常運動,即使牠勉強從抗癲癇藥物或輕微的鎮定劑中醒來,牠的身體運作無法均衡使用全身肌肉,生活模式變成癲癇發作後使用藥物,用藥讓團團昏睡不能吃東西,週而復始變成一天當中能過正常生活的時間愈來愈少,不能好好地活著,因此團隊在這困難的情況下做出對牠動物福祉比較好的決定。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