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保育台灣黑熊大成功 首見母熊帶3幼熊曝光紀錄
玉山是台灣黑熊族群密度及遺傳多樣性相對較高的區域,「玉山國家公園」臉書粉專表示,去年底拍攝到1組母熊帶3隻幼熊的影像,是台灣黑熊目前唯一的曝光紀錄。顯示園區黑熊族群繁殖表現狀況良好。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說,為了解台灣黑熊目前在全園區的族群出沒現況,玉管處委託黃美秀教授研究團隊進行人造衛星追蹤6隻黑熊的活動範圍,發現園區東西部黑熊族群利用海拔及天然棲地差異性大。
玉管處說,就整體黑熊活動、族群監測及目擊通報等長期資料皆顯示,玉山國家公園目前是全台灣唯一有明確數據支持台灣黑熊族群正在擴張增長的區域。至今有7個相機點位記錄到不同8組母熊帶小熊的家族,小熊1-3隻不等。一組母熊帶3隻幼熊的影像,也是台灣黑熊目前唯一的曝光紀錄。顯示園區黑熊族群繁殖表現狀況良好。
因應未來國家公園法修法,納入原住民傳統狩獵及採集文化入法,玉管處說,玉管處委託屏東科大教授吳幸如,深入南部園區鄰近周邊梅山、復興及拉芙蘭村里之南部園區鄰近布農族部落建夥伴關係,並取得部落共識,以保育永續為前提,成立「南橫傳統領域文化自然資源自治協會」,發展兼顧地方自然與人文特色產業。
玉管處表示,透過計畫的執行,安排由布農族人協助監測及巡護工作,並記錄多筆台灣黑熊個體在南部園區出沒之影像,足以顯見該區域環境資源豐富,及與在地居民合作的保育成效。
玉管處說,希望未來強化在地族群合作與復振傳統原住民文化,共同達到生態、生產、生活之共生共榮為目標,更期許與保育主管機關合作,暢通中央山脈保育廊道,完整保護台灣黑熊活動棲息地。
玉管處說,整合保育公私部門資源,並計畫與卓溪鄉公所及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共同推動建置卓溪鄉東部台灣黑熊保育中心,作為台灣黑熊及其他野生動物收容與野訓的場所,成為玉山東部園區之黑熊環境教育、科學研究之交流場域。藉各項措施期與各方共同守護園區野生動物,並降低潛在的人獸衝突,擴大玉山國家公園保護區的效能。
FB留言